一些关于评价与成绩的想法

如何满足外界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不陷入到仅"自我满足"的陷阱中?

前言:

  最近见到了一种现象,很多人否定外界的"评价",开始追寻"自我的价值",否定“世俗的’评价’ ”,开始追寻所谓“自己定义的’优秀’ ”。笔者以为这些行为和思考是部分正确的,但千万不能陷入到一个仅"自我满足"的陷阱中。本文希望能阐释清楚问题在哪儿,为什么我们如此想认识自己,却走偏了路。下面这段话,送给时务繁忙的朋友们,权当笔者的一种态度吧。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没有参考或借鉴任何一篇文章,纯属个人的认识和态度,欢迎讨论指点。

一个真正智慧且初心不忘的人,他深刻地认识到周围的世界,充分利用已有且既定的不为他所满足的规则和制度,得到在该已有且既定的规则和制度中所崇敬的地位或职权,那时便大刀阔斧,实现所有的初心,改变不为他所满足的规则和制度。即使要毁灭自己在曾有且既定的规则和制度中获取的地位或职权,他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初心如此,志向如此。


问题是什么?

“卷”?“躺平”?“摆烂”?还是自己为自己找来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卷更多的是一套网络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很多人对于"卷"有一套自己的定义。笔者认为的"卷"是恶性竞争,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超额完成或过度完成不必要的工作学习,在"外界评价体系"中争取更高的评价;从而导致其他竞争者为了保持或获取更多的资源及更高的评价,不得不通过相似的超额完成或过度完成不必要的工作学习的行为参与到竞争中来,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参与进去。但资源总量不变,每个人获取到单位"价值"所要的付出却开始不断增加,而这又是资源总量掌握者所期望的行为,最终导致每个人在获取原本应得的单位"价值"时,所付出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躺平

  与"卷"相对,也是一套网络用语。这里给出笔者的定义," 躺平"是相对于"卷"而言的,在越来越多批人参与到"卷"的过程中,先来者先获利,而后来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不断增大,直到超过了大部分的后来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以至于后来者开始失去了获取"价值"的期望,开始放弃曾经的追求。

摆烂

  与"躺平"相似,但笔者认为," 摆烂"的程度要远大于"躺平"。在一个领域甚至一个社会中"卷"已经出现了足够长的时间,随着"躺平"者越来越多,社会资源与培养体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良,更后的后来者已经难以跟上,甚至是"举步维艰"的地步,便完全放弃"外界评价体系"所定义的"价值追求"。

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实参看了上述定义,不难发现,无论是"躺平"者也好," 摆烂"者也好,他们曾经或多或少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还有部分人被这些气氛所煽动,处在温室中却毫不知情," 愤青"却毫不深入了解或思考当今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所谓"自己的价值 " ,对周围的人逐渐放弃"责任",逐渐脱离"团队"和"集体",最后却以自己在"追寻自我价值"为理由,做着荒废且无价值的事,不过是换取自我安慰和自我欢愉。这便是笔者所定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何为优秀?

  "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的不错。人是社会的动物,必然拥有作为"人"的种种本能。所谓世俗所定义的"优秀”,一般而言指向 " 成绩 “,包括但不限于奖学金,GPA,绩效等等,它们都归属于一种抽象的"成绩"这一个概念,它被外界用于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及对他人的价值。如若深陷于这样的"外界评价体系"中,也许人容易因为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而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笔者在此举一个例子,如果周围的同学在一门水课上拿出作业或电脑等等开始工作学习,而仅是这样的行为便让原来并没有工作学习的你倍感压力,要暗自说一句"卷b " ,甚至也开始拿出作业或电脑也开始"工作学习”,而当那个同学不做了,你便好像松了口气,立马就能放下"工作学习",那么笔者认为,你已经深陷到了一种"外界评价体系"中。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认为自己所追寻的"自我价值"是正确的,那便是过度"自我满足"了。

  那么究竟何为优秀?笔者以为,我们不断为自己寻找所谓"自己的评价体系",甚至忽视掉外界,对于其他的想通过"外界评价体系"获取些什么的人感到鄙夷,而自己却与自己所鄙夷的人之间差距越拉越大,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正视自己,没有真正和身为"人"的自己对话。直接走到"知行合一"的一步,却连自己的"知"都不能统一,这还是心急浮躁了些。如上所言,我们身为社会的"人",对社会和外界存有敏感,内心深处会渴望和外界有交互,朋友也好,网友也好,聊天也好,我们并没有绝对的"孤独"。也正因此, " 外界评价体系"依然会对我们产生大量的影响,这不是因人的主观意识而能改变的。也许老师一句夸奖,自己便感到开心;也许自己天天喊着要摆烂,一旦得到好的 GPA 却又十分高兴。但是最后却得出一句"我怎么这么割裂"的结论,认为又忘记了那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这样对自己的认识未免幼稚了些。

  笔者以为,我们会为自己找寻"自己的评价体系",是因灵魂和思考把自己"神化",却完全忽视了自己作为"人"的一部分,更缺少了对"外界评价体系"的一个正确认识。

正视自己

  自己明明会对他人的夸奖感到高兴,会对成绩的提高感到喜悦,却又为何要告诉自己这是束缚?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该逃避作为社会上的"人"的一部分,更应正视自己的这一部分。既然会对"外界的评价"感到喜悦,那说明自己为"人"的本能便是喜欢这些事情的,我们应该去接纳这些。一个量化的"成绩"并不一定就是浅薄,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也并不一定就是高尚。正确接纳自己为"人"的部分,也许这样灵魂才能真正和肉体"合一"。

认识"外界评价体系"

  笔者不能完全肯定"外界评价体系",但我们已身处其中,这并非"不能自拔"的断据,反而笔者借此更好地认识"外界的评价体系"。正因身处其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利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去获取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所被崇敬的地位或职权的机会,即使我们并不满足这样的"评价体系",即使我们深刻地讨厌这样的"评价体系"。并且正因了解这种"评价体系"中谁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谁会得到更多的崇敬,我们的目标反而明确。对社会而言,需要这样一种"外界评价体系"去衡量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好好利用这样的"外界评价体系",才是笔者认为明智的选择。

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认识到,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行为,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行为并不是要去完全的"利己"。外界对我们的认识从"成绩"开始,因为社会也好,公司企业也好,第一需求是"价值"。但我们灵魂对自己的认识,第一需求不一定是"价值"。

再谈优秀

  笔者以为一个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如果自己完全符合一个"优秀"的定义,那么这种"评价体系"即是一种"自我满足",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是对自己逃避的。因为这样一个对自己的"评价体系"甚至没有多层次的评价,也没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在忽视自己的缺点,甚至肯定自己的缺陷。如果在追寻这种"自我的优秀"的过程中能够完全忽视外界,那么这也能成为一种"优秀"吗?至少这种"优秀"不够完整,多了太多"自我感动"的成分。一套足够"优秀"的"自我评价体系"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也不能全盘地肯定自己,它不该成为自己比"摆烂"更甚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再谈"外界评价体系"

  我们好像陷入一种二极思维,只有是和不是的世界。" 外界评价体系"不一定最好,但它也是多样的,为何要把它与"自我评价体系"割裂开来?从这种"外界评价体系"中找到自己为"人"的一部分所喜欢的那些,融合进"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也是一种灵活和变通。我们的兴趣审美处世会体现在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我们不是要活的独特,只吃棉花生活也是活的独特,但笔者认为没多少正常思考的人希望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既然这样的行为被我们大部分人去否定,难道我们所认为的可以用来定义自己的那些事物不也是早在"外界评价体系"中已被认可的吗?我们是要活的出彩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朋友

我不想改变你的所有观点

但希望我的想法能带来一点启发